前言
2024年10月,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新一批26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至此,已有6批、151個國家物流樞紐發布,提前實現《“十四五”現代物流發展規劃》和《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階段性目標。本文旨在對我國物流樞紐發展的內在邏輯、國家物流樞紐規劃及布局特點進行簡要梳理分析,探討其未來建設方向,以期為我國國家物流樞紐建設路徑提供參考。
一、物流樞紐發展的內在邏輯
伴隨工貿等實體企業對物流環節降本增效的外部要求,現代物流逐漸由經濟運行和產業組織的功能環節向獨立產業演進,物流樞紐作為現代物流遵循規模經濟和網絡經濟規律并不斷產業化發展的產物,具備物流組織與產業組織的雙重功能。
以2018年《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出臺為界,此前我國主要圍繞具體城市或園區進行物流樞紐的單點布局,缺乏國家層面頂層設計,存在布局層級不清、功能要素聚集程度不高、產業供應鏈綜合服務能力較弱等問題,亟待構建高效率物流運行體系。
為充分發揮樞紐組織功能作用并有效提升我國物流網絡體系,國家發展改革委、交通運輸部聯合印發《國家物流樞紐布局和建設規劃》(以下簡稱《規劃》),首次提出國家物流樞紐的概念,啟動我國物流樞紐高質量建設進程。《規劃》突破以單點樞紐為出發點的傳統思路,構建國家層面的物流基礎設施骨干網絡,突出樞紐、物流體系、經濟發展的系統聯動。
二、國家物流樞紐規劃布局
《規劃》提出選擇具備一定基礎條件的127個城市作為承載城市,規劃建設212個國家物流樞紐(以下簡稱“樞紐”)。
從類型看,規劃樞紐包括六類,分別是41個陸港型、30個港口型、23個空港型、47個生產服務型、55個商貿服務型和16個陸上邊境口岸型。按樞紐功能實現方式的差異性,分為物流功能模式和產業發展模式,前者依托地區交通稟賦和主通道網絡,包括陸港型、港口型和空港型;后者按照地區經濟發展路徑,包括生產服務型、商貿服務型和陸上邊境口岸型。
從空間結構看,樞紐輻射以“胡煥庸線”為界,以東經濟較發達地區,輻射半徑100~150公里;以西經濟欠發達且城市密度較低地區,輻射半徑150~300公里。東部、中部、西部及東北地區樞紐數量分別為77個、44個、69個和22個,中西部及東北地區的承載城市占比近70%,突出了樞紐對區域經濟均衡發展的引導,空間結構呈現相對均衡的基本結構,同時通過區域輻射物流網絡,實現我國國土空間的全覆蓋。
從承載多元性看,單個城市規劃承載樞紐數量上限為5,且類型無重復。Ⅰ型[1]、Ⅱ、Ⅲ、Ⅳ、Ⅴ型以此類推。Ⅱ型和Ⅲ型承載類型較為專一化的城市分別為85個、14個和13個;Ⅳ型和Ⅴ型承載類型較為多元化的城市分別為12個和3個,且Ⅴ型均為“陸港+港口+空港+生產服務+商貿服務型”。結合空間結構,東部、中部、西部及東北地區的區域樞紐承載密度分別為1.83、1.57、1.53和1.83,西部地區相較更注重樞紐的培育性。
圖片來源:北國咨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整理繪制
圖1 國家物流樞紐規劃建設數量及類型分布情況
三、國家物流樞紐布局情況
(一)樞紐總體布局進度超70%,樞紐建設進入加速階段末期,增速放緩
陸港型、港口型和陸上邊境口岸型布局進度領先,分別為78%、87%和81%;且功能模式領先產業模式,分別為78%和66%。縱觀樞紐布局歷程,率先布局的是港口型和陸港型,均為物流功能模式。究其原因,一是此兩類樞紐具備一定的存量設施,發展基礎良好;二是作為推動中長距離大宗貨物運輸向鐵路、水路轉移等任務要求的具體體現,對優化我國物流運輸結構具有重要意義。隨著物流功能模式樞紐建設進度的推進,我國正逐步提高產業發展模式樞紐的建設。
表1 國家物流樞紐布局進度
表格信息來源:北國咨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整理測算
圖片信息來源:北國咨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整理繪制
圖2 國家物流樞紐布局進度(按基本功能實現方式劃分)
(二)已發布樞紐類型結構與規劃布局基本一致,商貿服務型布局數量有待提升
已發布樞紐的類型結構以陸港型、生產服務型和商貿服務型為主,與規劃布局大體一致。近三年樞紐建設類型已逐步向生產服務型和商貿服務型偏移,商貿服務型2024年發布數量取得爆發式增長,但總體占比相較規劃布局仍略有偏差,未來仍屬建設重點。
圖片信息來源:北國咨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整理繪制
圖3 國家物流樞紐類型結構
(三)已發布樞紐空間結構與規劃布局基本一致,127個規劃承載城市僅余11個未布局,區域布局有序向西部地區側重,“東強西弱”逐步改善
2023年洋浦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的獲批,海南省創建國家物流樞紐實現零突破,同時標志著我國樞紐建設實現了31個省(區、市)、5個計劃單列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全覆蓋。今年進入建設名單的邯鄲等17個城市也實現零突破,僅余11個樞紐規劃承載城市未布局,樞紐建設進入白熱化階段。近年來樞紐布局從偏向東部地區,到逐漸實現區域均衡,已發布的樞紐空間結構正逐步向規劃靠攏。
圖片信息來源:北國咨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整理繪制
圖4 國家物流樞紐區域結構
2023年洋浦港口型國家物流樞紐的獲批,海南省創建國家物流樞紐實現零突破,同時標志著我國樞紐建設實現了31個省(區、市)、5個計劃單列市和新疆生產建設兵團的全覆蓋。今年進入建設名單的邯鄲等17個城市也實現零突破,僅余11個樞紐規劃承載城市未布局,樞紐建設進入白熱化階段。近年來樞紐布局從偏向東部地區,到逐漸實現區域均衡,已發布的樞紐空間結構正逐步向規劃靠攏。
圖片來源:北國咨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整理繪制
圖5 國家物流樞紐已布局數量及類型分別情況
表2 多元型國家物流樞紐承載城市分布及建成情況(截至2024年)
表格信息來源:北國咨根據國家發展改革委發布的國家物流樞紐建設名單整理
注:“綠色”樞紐布局進度0;“藍色”樞紐布局仍有空位;“紅色”樞紐布局100%。
[1]注:Ⅰ型指城市承載樞紐數量為1,Ⅱ、Ⅲ、Ⅳ、Ⅴ型以此類推。
國家物流樞紐的未來建設方向探討及思索見下篇。
候俊媖
中級工程師
長期關注投融資領域、能源環境領域、市政物流領域項目咨詢等
編輯:張 華
審核:劉 燦